碧生源“蓝帽子”背后疑存灰色生意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发布时间:2017-07-12 14:41    编辑:董佳奇

本网讯: 自称草本健康的中国袋泡茶领导品牌,减肥茶第一品牌的碧生源,最近因被疑行贿以加速获得保健食品批号卷入风波。 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发现,碧生源多年来屡次违反保健食品法律规定,饱受诟

本网讯:自称“草本健康的中国袋泡茶领导品牌,减肥茶第一品牌”的碧生源,最近因被疑行贿以加速获得保健食品批号卷入风波。

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发现,碧生源多年来屡次违反保健食品法律规定,饱受诟病。

“蓝帽子”背后疑存灰色生意

据中国法院网(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的唯一权威法律新闻网站)报道,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原司长童敏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0万元。

其中,就涉及碧生源旗下三款茶产品保健食品审批。

2009年,童敏与时任中国保健品协会副会长赵某结识。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由赵某担任董事长的公司先后向国家食药监局提交碧生源牌清源茶、碧生源牌润元茶、碧生源牌思悦颗粒的申报材料。赵某向童敏提出对申报产品加快审批速度,童敏答应尽力帮忙。

碧生源牌润元茶在网络药店已下架。记者牛宏超/摄

彼时,童敏正担任国家食药监局食品许可司司长、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就在这期间,2011年上半年,童敏以借款为名,要求赵某为其在加拿大的女儿支付10万加元(约合人民币60.883万元)学费。同年赵某委托他人支付了这笔款项,此后童敏未予归还亦未表示归还。2013年4月24日,童敏在上述碧生源牌产品的保健食品注册审批表司领导复核栏签字同意批准。

由此,一起受贿案件的一审判决,牵连出碧生源保健食品“蓝帽子”背后隐藏多年的灰色生意。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童敏利用职务、地位的便利条件,在保健食品审批等方面为请托人提供帮助,构成受贿罪。

虽然这三款产品市面未售,但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库显示,如今依然在保健食品行列。碧生源牌清源茶、润元茶被赋予通便的保健功能,碧生源牌思悦颗粒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保健功能。

三款批号产品在碧生源官网并未销售。网站截图

多地警告下的畸形营销

一边是设法获得大量保健食品批号,一边却对保健食品法规公然无视。事实上,碧生源的问题几乎没有断过。

碧生源曾公开称,从2000年到2014年,碧生源只做了一件事,卖了两袋茶,一袋是碧生源减肥茶,一袋是碧生源常润茶,卖了30亿袋、45亿元人民币。

而这两款主打产品,其功效分别为通便和减肥。虽已有保健食品身份,但因违规宣传,曾频繁遭受北京、辽宁、广东等多地警告、停售、甚至撤销批文。

2006年3月,国家食药监管理局发布第一期《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公告汇总》中,碧生源就位列在违法名单之中。国家食药监局在此次汇总中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大对于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监测结果的宣传力度,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送。

不过,碧生源的违法广告之路并未因此停止。2007年,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十大消费者侵权案例,碧生源位列其中,并因广告虚假宣传被罚7.3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辽宁一省,就因发布482次违法广告,其中9次严重违法,被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次列入“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公告”中。

2007年3月、4月、5月、6月,碧生源就因“未经审批擅自发布”,连续4个月被列入违法广告名单。2008年,又因在媒体上频繁播放“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的广告屡次被公开警告,违法广告播放次数累计达463次。

更有甚者,2009年3月、4月,因9次发布“利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名义或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医疗机构或专家、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广告,被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重点监督。

而在广东省,从2007年至2009年,碧生源就接到了19份违法广告的公开警告。

然而,屡次违规时期,却也正是碧生源的辉煌时期。在多地警告、停售、甚至撤销批文的情况下,2010年9月,碧生源成功上市。其保健食品身份下,减肥、通便等广告宣传功不可没。

据碧生源招股书显示,2007年碧生源广告费支出为4910万元,占当年度销售总额的30.1%;2008年为1182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3%;2009年为1967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28.4%。

可是,与广告投入相比,碧生源在研发投入上却少之又少。碧生源上市文件显示,其在2007年产品开发成本为零,2008年至2010年产品开发成本仅331万元。

虽然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承认,过去若干产品广告或相关宣传手法未完全遵守有关法规,相关政府部门已就该等事件征收罚款,2010年却被中国保健协会评定为“最具有公信力的保健品十大品牌之一”。

瘦身“神话”反遇瘦身危机

低廉的违法成本,短期内对于碧生源的高额利润来说或许只是“九牛一毛”,可长期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碧生源,近年来却走起了下坡路。

2016年,碧生源核心产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瘦身危机。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按照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保健食品名称中不得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的相关文字,包括不得含有已经批准的特定保健功能文字。

的确,这份规范性文件,让碧生源业绩大幅下滑。碧生源曾公开透露,2016年最大的风险和挑战源于碧生源减肥茶的更名。不仅产品中减肥二字被要求去掉,导致近半年的停产。

即便是同款产品上市后,碧生源线上旗舰店一直新产品即为原碧生源减肥茶,依然未能挽回损失。碧生源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5.14亿元,同比下滑22.3%,净利润亏损6871万元,同比下滑174.4%。

2016年以来,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一直走着下坡路。碧生源于2010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2010年10月26日股价达到4.16港元。近期,股价一度维持在1港元以下,“神话”难再。

值得注意的是,碧生源旗下无论是“减肥”、还是“通便”产品,均有一种名为番泻叶的主要成分,尽管收录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但在使用上依然要保持谨慎态度。

一位三甲医院消化内科专家表示,门诊有因过度使用含番泻叶保健茶引起结肠黑变病的病人。番泻叶刺激肠蠕动,用于严重便秘者,应在医生指导中使用,一般对短期便秘可能有效,但不建议随便使用类似保健食品。

更多新闻阅读:

河南商丘市平台办事处一村支书公款吃喝上瘾

小红书购物信息遭泄露

江苏新闻周刊客服:025-660661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新闻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新闻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分享到: